找到相关内容594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契嵩的孝道思想

    不饮酒为智,不妄言为信。认为五戒者为有孝之蕴,修戒者可显其亲,此即为孝。他说道:“是五者修,则成其人,显其亲,不亦孝乎?是五者,有一不修,则弃其身,其亲,不亦不孝乎?”在“孝出章”中,契嵩说:孝出于...诚,佛教劝人行孝,“必先诚其性,而然后发诸其行也。”  除此以外,《孝论》中还提出了以“显亲”为孝,以“亲”为不孝的观点。契嵩认为,佛教的五戒,就是儒家常说的五常。“是五者修,则成其人,显其亲,不亦...

    业露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25266312.html
  • 世出世间孝漫谈

      2、不亲。这是要求子女对父母务必要敬重。这即是孟子所主张的孝亲要养志。“大孝之至,莫大乎尊亲”。孔子亦说“今之孝者是谓能养,至于犬马,皆能有养,不敬何以别乎!”如曾子侍养父母,时时启手启足。...因为能严持净戒,勤修善业者,必能孝养父母。若能持戒修善而不能孝养父母者,无有此理。这即同世间之第二不其亲。但儒家明不,止据现生。佛戒功德,济度累劫。是为异也。第四令证道果者,能令父母得入理悉檀义,...

    文/曲槐

    |孝道|孝亲|慈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9/13572191080.html
  • 施行六度是培养高尚人格的保证

    佛为师,佛不在时,以戒为师”可见其重要性了。   三、忍辱,梵语羼提,汉译忍辱。就是内心能以安忍外所境界,包括受人之嗔骂打害而心不生嗔恼,对人于己种种恭敬慕仰之顺境心不骄逸;安受世间...

    林克智

    六度|人格|高尚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223153245.html
  • 常念观音能离三毒

    属火,若多嗔恚,对境便炽,不能压制,心如油沸,面似火烧,轻即伤气取,重则忘身及亲,构怨结仇,为害甚大。经云:一念嗔心起,焚烧功德林。又云:一念嗔心起,百万障门开。这是华报,果报在地狱,刀山剑树,极苦自...

    毛惕园居士

    |观音|烦恼|三毒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3/0811084659.html
  • 吾家有女读《四书》

    嘟嘟囔囔也不知道说些什么,但全是经典里的句子,我们从来不干涉。   有一次她大姨嫌她太调皮批评她,她自己蹲在一个角落里嘟囔:“寒山问拾得,世间有人谤我、欺我、我、笑我、轻我、贱我、骗我如何处治乎?...

    张晓军、任淑琪

    |读经|儿童读经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1/1536586668.html
  • 上师亲友受伤害 该不该起嗔恨心

    自主之力。上师亲友受到毁谤损害时,其中必定存在着因果的玄妙,不能随便生嗔恨。那遇到别人轻上师时,我们该怎么办呢?无垢光尊者在《心性休息》中说:“有些人恶语诽谤上师时,应当想方设法加以制止。如果自己无...

    索达吉堪布讲

    |嗔恨心|忍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7/11250612138.html
  • 讥毁无损于今生来世,不必在乎

    比较明白的。   当然,境界高一点的人,对别人的诋毁、轻,自己能够修安忍,这是非常了不起的。即使无法做到这一点,平时给别人的印象、跟别人交流的过程中,人也应该真实一点,身口意不要全部是虚伪的,言行...

    索达吉堪布宣讲

    |忍辱|口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9/10145118140.html
  • 佛说人若不敬骂辱老师要遭受的果报

    人身已。常被轻贱诽谤[夌+欠]。离佛世尊恒无智慧。从彼死已还速坠堕地狱之中。何以故。以不恭敬施法。济拔难者故。   阿难。若有人等。于教授师所。施自在师所。教法行师所。教真行师所。起不恭敬。受是重殃...

    佛说

    |尊师|恶口|因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1/22241218860.html
  • 和尚与国家的关系

    阶级,人们尊之他则贵,人们之他就贱,他贵时贵为天子之师,(历代帝王都有拜和尚为国师)他贱时等同于叫化(衲衣褴褛,沿门托钵),此所谓:“上与君王同坐,下与乞丐同行。”他的地位有&...

    煮云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82038884.html
  • 时代使命

    种种难题,深入社会,关注人生,在实践中寻找在现代社会新的切入点与结合点,而这都需要我们起而行之,而不仅是坐而论道,方不时代使命,由人学菩萨而直趋佛道。  《大智度论》卷27清楚说到:〖GK2!2〗慈悲...

    明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05739351.html